臺師大國文所研究生學會
NTNU Chinese Graduate Student Association

投稿辦法
第二十七屆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研究生學術論文研討會
壹、邀稿對象:
國內各大學院校中國(語)文學系等相關系所之碩、博士班研究生(含進修部)。
貳、論文題目:
有關中國經史學、哲學、文學、語言文字、教學╱應用等範疇之論文皆歡迎投稿。
參、徵稿時間:
即日起至民國109年12月31日(星期四) 延長至民國110年1月15日(星期五)下午五點
(一律以郵戳為憑,本會確認收到紙本稿件及電子檔後,始完成投稿,見辦法拾貳)
肆、錄取名單:
審查結果公布日期尚待確定
(網址:http://ntnuchgsa.wixsite.com/ntnuchgsa )
伍、會議時間:
民國110年3月13日,星期六。
陸、會議地點:
暫定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文學院勤大樓七樓。
柒、撰稿格式:
一、論文字數不超過二萬字(含空白位元、標點符號、註腳及書目),論文首頁附摘要(500字以下)和關鍵詞(3到5個)。
二、論文請用Word98以上之文書處理系統編輯,以「.docx」格式存檔。語言文字組如有難字需造字,請附加圖檔或字型。
三、版面設定:
(一)以A4之規格編輯,橫式書寫。天界、地界皆為2.54公分,左界、右界皆為3.17公分。
(二)論頁碼請以半形之阿拉伯數字標於頁底中央。
(三)凡英文字母、阿拉伯數字、音標,皆以半形表示,其餘符號以全形表示。
四、字體與大小
(一)英文請用Times New Roman。
(二)論文題目:18號標楷體。
(三)作者姓名、系級、摘要:14號標楷體。
(四)摘要內容、正文:12號新細明體。
(五)關鍵字:12號標楷體。
(六)各章節使用符號,依一、(一)、1.、(1)……等順序表示。
一:16號標楷體。
(一):14號標楷體。
1、(1):12號標楷體。
(七)引用文獻:16號標楷體。其下「古籍」等子目14號標楷體,內容12號新細明體。
五、請使用新式標點符號,書名號用《》,篇名號用〈〉。書名與篇名連用,則使用《.》,如《論語.學而》。
六、文中引文不分開處理者,加「」號,引文中的引文,使用『』號,一樣新細明體。獨立引文,段落間距上下各0.5行(在行距選項裡),低3格,並使用12號標楷體。
七、注腳:
(一)採隨頁注,標識號碼請用阿拉伯數字:1、2、3…....
(二)格式‧中文部分
1.引用古籍原刻本:
宋‧司馬光:《資治通鑑》(南宋鄂州覆北宋刊龍爪本,南宋),卷2,頁2上。
2. 引用古籍影印本:
明‧郝敬:《尚書辨解》(臺北:藝文印書館,1969年,《百部叢書集成》影印《湖北叢書》本),卷3,頁2上。
3.引用古籍點校本:
清‧曹雪芹、高鶚原著,馮其庸校注:《紅樓夢校注》(臺北:里仁書局,2000年),頁10。
*需顯示第二作者時用頓號(、)
*顯示書籍注、疏、校、箋等責任者時用逗號(,)
4.引用現代專著:
杜保瑞:《莊周夢蝶》(臺北:書泉出版社,1995年),頁122。
5.引用期刊論文:
趙制陽:〈姚際恆詩經通論評介〉,《中華文化復興月刊》第13卷第12期(1980年12月),頁75-86。
6.引用論文集論文:
余英時:〈清代思想史上的一個新解釋〉,《歷史與思想》(臺北:聯經出版事業公司,1976年),頁121-156。
7.引用會議論文集論文:
陳新雄:〈正體字盛衰之關鍵〉,《第六屆中國文字學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》(中國文字學會、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所主辦,1995年),頁1-7。
8.引用學位論文:
黃淑貞:《辭章章法統一律研究》(臺北: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博士論文,2005年),頁32。
9.引用報紙論文:
丁邦新:〈國內漢學研究的方向與問題〉,《中央日報》第22版(1988年4月2日)。
10.引用電子資源──網頁資料:
龐 樸:〈三重道德論〉,http://www.jianbo.org/Wssf/Pangpu.htm。瀏覽日期:2015年10月30日。
11.再次徵引,可用下列簡便方式處理,如:
徐朔方:《湯顯祖評傳》(南京:南京大學出版社,1993年),頁95。
徐朔方:《湯顯祖評傳》,頁96。
(三)格式‧外文部分
若為英文,書名請用斜體,篇名請用 “ ”。日文翻譯成中文,行文時亦請一併改用中文新式標點。
注釋及徵引文獻之體例,請依下列格式撰寫,但徵引文獻引用「專書」時,不必再加頁碼:
1.引用專書:
Edwin O. James, Prehistoric Religion: A Study in Prehistoric Archaeology (London: Thames and Hudson, 1957),p.18.
2.引用論文:
(1.)期刊論文
Richard Rudolph, “The Minatory Crossbowman in Early Chinese Tombs,” Archives of the Chinese Art Society of America, 19(1965),pp. 8-15.
(2.)論文集論文
E.G. Pulleyblank,“The Chinese and their Neighbors in Prehistoric and Early Historic Times,” in David N. Keightley,ed., The Origins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(Berkeley: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,1983),pp. 460-463.
(3.)學位論文
Edwin O. James, Prehistoric Religion:A Study in Prehistoric Archaeology (Cambridge:Harvard University Ph. D. dissertation ,1957年),p. 18.
八、引用文獻:
(一)請在全文(包括附錄)結束之下一頁開始列出。
(二)引用書目之格式,分為古籍及近人著作兩種:
(1)古籍以著者或注家之時代先後排序,若遇一書有各家注疏時,列時代較晚之注疏家:
唐‧孔穎達疏:《尚書正義》,《十三經注疏(附清阮元校勘記)》,臺北:藝文印書館,2001年。
宋‧朱熹:《四書章句集注》,臺北:大安出版社,2009年。
明‧郝敬:《尚書辨解》,臺北:藝文印書館,《百部叢書集成》影印《湖北叢書》本,1969年。
(2)近人著作,不分專書、學位論文、期刊論文,以人名筆劃為次,依序排列之。同一人有若干著作,則依西元紀年順序列之:
李存智:《韻鏡校證及研究》,臺中:東海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,1993年。
王孝廉:《花與花神》,臺北:洪範書局,1986年。
王孝廉:《中國神話世界下編》,臺北:洪葉文化出版公司,2006年。
九、誠謝您的配合,協助研討會順利進行。下方附上範例,可用「複製格式」方式轉移格式。
捌、投稿規定:
一、來稿須郵寄報名表(需簽名)、論文紙本(需隱名);另以電子郵件傳送報名表(不需簽名)、論文word檔及PDF檔(不需隱名),全部資料需於民國109年12月31日(星期四)延長至民國110年1月15日(星期五)下午五點前寄出,紙本稿件以郵戳為憑,未齊全者恕不受理。 (報名表請見附錄一)
二、紙本:請列印報名表一份(需簽名)、論文紙本兩份(需隱名),郵寄至【106臺北市和平東路一段162號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收】,或親送至本校國文研究所辦公室,並請於收件欄註明「投稿第二十七屆臺師大國文學系研究生論文研討會」。
三、電子檔:請將報名表及論文檔案E-mail至ntnuchgsa@gmail.com,信件主旨註明【論文題目_單位_作者】。此份報名表不須手寫簽名。電子檔請同時附上word及PDF檔,word檔限以「.docx」格式存檔,檔名請依「論文題目_單位_作者」格式命名。如使用特殊音標字型、造字,請一併附上相關檔案。
四、本會收到電子檔後將盡速回覆,若三日內未收到回信,請再來信確認。
五、一經確認投稿成功,即進入審查程序,不得主動要求退稿或修改
六、每人限投一稿,違反者一律不予送審。
玖、其他規定:
一、審查通過之投稿人有義務參加研討會。若因故無法參加,得遵照委員會決議撤銷論文發表資格。
二、投稿不論任何原因皆逾時不候,請投稿人務必遵守投稿規定。
三、除研討會講評人與發表人,如欲參加民國110年3月13日(星期六)研討會者,請在(日期未定)上網報名,以利準備資料。
報名網址: (待補)
四、發表人於會後需負文稿修訂之責,以配合出版。委員會有權要求作者針對如格式訛誤,內文錯漏等問題進行修改;且作者若未依審查或評論意見修訂時,委員會亦得要求提供書面說明。上述兩項未能配合者,委員會得經開會決議,不刊載該論文於本會會後論文集:《思辨集》。
拾、相關資訊:
-
有任何問題,請洽ntnuchgsa@gmail.com,我們將盡快與您聯絡。
-
其他詳細會議相關訊息、報名表下載、投稿Q&A,請至臺師大國文所研究生學會:http://ntnuchgsa.wixsite.com/ntnuchgsa 查詢或提問。